热门搜索: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经济新闻 >> 内容

无人驾驶如何改变未来出行?扑克之星

时间:2018/11/9 19:24:37 点击:512

当你发现一个时代要来了,最好的办法是纵身一跃

 

  思客:您为什么会从英特尔离职,选择了创业这条道路?

  吴甘沙:其实我一直引用《易经》的一句话,叫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”。就是说,你的兵器藏在你的袍子下面,等待一个时机去发动。我们做技术的,说白了,就是等待一个时间。

  在2015、2016年的时候,基本上能够感受到,一个大的时间点来了。科学技术革命是有它内在的结构和规律的。上世纪76年到96年这20年,是PC个人电脑的时代,它解决的是生产资料数字化的问题。1996年到2016年是互联网时代,它解决的生产关系网络化的问题。那么,很自然地去推断,2016年开始又会有20年,这20年一定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,它解决的是生产力如何获得数量级的提升。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,生产资料、工具和作为劳动力的人合二为一。

  所以我觉得,如果你发现一个时代快来了,最好的办法就是纵深一跃,跳到这个时代的大潮之中,而不是在岸边做一个旁观者。我40岁创业,如果20年错过,就60岁了,就该退休了。所以其实这是一种很直观的召唤,就是认定这一波大潮过来,我应该做一些事情。

吴甘沙接受新华网思客专访。陈振 摄

吴甘沙接受新华网思客专访。陈振 摄

无人驾驶能够实现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

 

  思客:为什么选择无人驾驶?它能够解决什么问题?

  吴甘沙:我认为,无人驾驶是未来15年所有人工智能技术中,对民生改善最大、对社会效率提升最多的技术革命。它的市场非常大,涉及多个万亿级的市场,比如出行、物流、零售等等。同时,它又真正能够解决我们生活当中碰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,包括交通拥堵、交通事故、环境污染、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。我希望能够用技术真正实现老百姓所向往的美好生活,而无人驾驶是最重要的抓手。扑克之星

  总结来看,今天我们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车多。车很多,导致路上很堵,司机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。他会路怒,会产生自私的念头,可能还会疲劳驾驶,导致很多交通事故,而交通事故又会让路更堵。路堵了以后,所有的车都以低速行驶,废气排放就更多。可以看到,这些问题都是关联在一起的。那么,如何解决呢?

  第一通过共享汽车不一定每个人要拥有一辆汽车,关键是我想有的时候,这车就在我手边,我能够去用,同时成本要非常低。目前,如果每天打车出行,其实是很贵的,因为里面有司机的成本。如果有了无人驾驶,它能够让共享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和廉价。

  第二,未来无人驾驶系统经历千亿公里的训练,至少有几百万年的驾龄,它不自私,不路怒,不疲劳驾驶,不酒驾,所以它能够减少90%以上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减少了,堵车的问题也能够解决,而且由于未来无人车不再由人来驾驶,车与车之间有无线通讯,能够相互协调,就像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一样,它们能够排队排得整整齐齐在路上走,单个车道的流量和通行效率也能够提升,这样就能进一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。还有,我们很多时候堵车发生在红绿灯路口,未来车与车、车与路之间有通讯,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也不需要了。我们就会发现,无人驾驶能够依次解决车多、堵车的问题、交通事故的问题,进而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。

 

未来一两年就能看到无人驾驶有规模的商业化

 

  思客:无人驾驶从发展、落地到商业化,您预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节点?

  吴甘沙:如果想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,可能还需要5到7年时间。现在业界比较认可的是2025年。真正形成规模,可能会到2030年,这是今天大家一个基本的认识。

  但是,在一些特定场景里面,我认为一两年就可以看到无人驾驶有规模的商业化。比如我们会在机场有运送货物、行李的无人驾驶拖车,在乘用车上安装自动代客泊车系统,分时租赁去做自动取还物品的调度。这些其实都在一两年之内可以规模化的应用。

  当然这种规模化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。比如汽车领域的量产,可能要到万台以上才叫量产,而且它的车要卖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各个地方。现在说的规模化,可能就是在几个地方,它的环境是有约束的,目前是达到千台的规模能够交付用户,这和传统汽车领域的量产有些差别。

  我们有一个“2031愿景”,希望能够在2031年实现2个零和3个三分之一。我希望能够创造一个零死亡事故和零拥堵的交通体系;我希望我们的出行和物流的成本降到今天的三分之一,城市里的道路和停车的空间减少三分之一,还有我们三分之一的路上时间可以变成我们的生产力时间,可以做更多事情,我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。

作者:不详 来源:网络
相关文章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法律声明 | 文章发布 | 在线留言 | 法律支援 | 人员认证 | 投诉建议 | 合作联盟 | 版权所有 | 本站wap手机访问
  • 青岛新闻网(www.yiqiyinglianmeng.com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有害短信息举报 | 阳光·绿色网络工程 |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|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| 青岛通管局

  • 青岛新闻网 版 权 所 有 ,本站信息来自网络,如有不实联系客服!QQ:501734467